水稻稻曲病又称青粉病,也就是农民所说的乌米,多在抽穗开花盛期感病,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的小菌核,逐渐膨大,最后散发黑绿色粉末。稻曲病仅仅发生在穗部的单个谷粒,少则1—2粒,多则每穗可达10多粒。稻曲病不仅毁坏稻粒,而且还能消耗整个病穗的营养,致使其他籽粒不饱满。
水稻稻曲病的病原菌以菌核落在土壤中及分生孢子附在种子上越冬,下年菌核萌发后产生的子囊孢子是病害最初侵染源,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萌发后借气流传播,侵害花器及籽粒颖壳处。
稻曲病发病条件:①气候,水稻打包抽穗期间高温多雨,多湿的气候有利于病菌侵染。
②栽培条件,深水灌溉或受淹,偏施氮肥,追肥过晚,植株生长过旺,倒伏等情况下发病重。
③品种,多发生在大穗型,密粒型品种,晚熟品种发病重。
防治技术:用药时间一般在水稻破口期前7天左右进行叶面喷雾。药剂有50%
DT杀菌剂每公顷2000克兑水喷雾。
|